然而,村卫生室存在地处偏僻、位置分散的特点,药品用量相对较少,配送成本较高,这导致多数配送公司积极性不高,配送难以直达终端。
面对这一难题,安阳市积极探索解决方案。他们借助基药采购系统,增加集采品种标识并将其靠前排序;为相关人员配发手持录入设备,实现了医院采购、入库和医保信息统计的互联互通。同时,安阳市医保局主动发挥协调作用,牵线搭台,建立起县(市)医保部门与配送公司的协同工作机制。通过企业供应链平台开设集采药品专区,开发手机 APP 和微信小程序,充分利用本土配送企业的渠道优势,切实加强了终端配送,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。
为集采药品进乡村“保驾护航”
为了进一步提升集采药品在基层使用的积极性,安阳市医保局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。
他们结合基药政策,统筹考虑基药补贴的激励性和集采降价的惠民性,将基药使用考核从原来的 100%调整恢复到 70%。这意味着村医在采购既是基药又是集采药品的基础上,能够利用剩余的 30%空间采购受群众欢迎的其他集采药品。
此外,还创新配套政策,通过医共体对集采药品结余留用资金试行二次分配,对使用集采药品的村卫生室给予政策倾斜,并明确了相关指标体系和分配方案。同时,完善综合考核机制,把使用集采药品的情况纳入医共体建设考核内容,设置集采考核专项指标,从医共体、乡镇卫生院使用集采药品金额占比、村卫生室使用集采药品的数量占比等三个维度,对执行集采政策的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考核,不断增强基层使用集采药品的内生动力。
西高穴村村医王文波高兴地告诉顶端新闻记者:“去年通过集采专项考核,我获得了 1.7 万元奖金。‘集采药品进乡村’不仅方便了群众,也增加了我们村医的收入。现在我们宣传使用集采药品更有动力了!”
内黄县城关镇李庄村村民王东平对此也深有感触,他向记者算了一笔账:“就拿我常吃的抗血栓药氯吡格雷来说,这药以前每盒 178 元,现在降至 17.81 元,一个月下来就能省六七百元,这对我们农民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费用。能在家门口吃上这么便宜的药,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。”
据安阳市医疗保障局局长武国斌介绍,“集采药品进乡村”是安阳市医保改革工作的延续与创新之举,进一步塑造了医疗、医保、医药联动改革的全新格局。经由组织落实集中带量采购的 657 种药品,药价降幅普遍超过 50%,既为群众大幅节省了就医费用,又极大减轻了医保负担。
此外,近一年来,安阳市使用集采药品的村卫生室已达成全面覆盖。其数量从起初的 1069 家增加至 3134 家,在所有村卫生室中所占比重由 34%大幅跃升至 98.5%。全市村卫生室配备的集采药品种类最多达 100 余种,使用集采药品的数量从 35.72 万盒迅猛攀升至 253.84 万盒,采购金额也从 184.64 万元飙升到 1330.64 万元。
专家点评:集采药品进村,政策红利惠民
郑州大学社会治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樊红敏认为,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是协同推进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,安阳市开展“集采药品进乡村”专项行动,将国家集采政策落到实处,形成了持续释放政策红利效应。
集采药品进乡村体现了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治理理念,增强了村民的福祉和获得感。当前乡村老龄化趋势加剧,安阳市政府针对农村社会发展形势及卫生服务需求,推动进实施乡村精准医药服务,优选普惠性药品品种形成推荐使用药品目录,药品价格显著下降,切实减轻了农村基层患者的负担。围绕医疗服务敏捷化、便捷化,推动乡村医共体建设,建立医疗、医保、医药联动机制,推技术赋能,开发手机APP和微信小程序,打通医疗服务下沉基层“最后一公里”,提升了乡村公共服务效能。(刘朋飞)
来源:顶端安阳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